日前,接上級通知,陳翔同志任中南大學常務副校長(正局級,試用期一年);彭立威同志任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付剛華同志任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柴立元同志任中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試用期一年);何軍、蔣麗忠、黎志宏同志任中南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校長(試用期一年)。免去陶立堅同志的中南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職務;免去胡岳華同志的中南大學黨委常委、委員、常務副校長職務;免去陳春陽、周科朝、朱學紅同志的中南大學黨委常委、委員、副校長職務;免去伍海泉同志的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職務;免去李亮同志的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職務。
陳翔,男,漢族,2021年12月任中南大學常務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彭立威,男,漢族,2021年12月任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付剛華,男,漢族,2021年12月任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
柴立元,男,漢族,2021年12月任中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何軍,男,漢族,2021年12月任中南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蔣麗忠,男,漢族,2021年12月任中南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黎志宏,男,漢族,2021年12月任中南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柴立元
任中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柴立元,男,1966年9月出生,江西省萬年縣人。柴立元院士1997年畢業于中南工業大學有色冶金專業,獲博士學位?,F任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教授、院長,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個人經歷
他是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教育部科技委環境與土木水利學部委員。兼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有色冶金資源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東亞資源再生國際會議中方主席、日本秋田大學客座教授,曾任國家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資源綜合利用主題專家。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研究方向與貢獻

柴立元院士長期致力于有色冶金環境工程領域的研究。發明含砷多金屬物料清潔冶金、冶煉廢酸資源化治理、重金屬廢水凈化回用、基于微生物特異性的重金屬廢水深度凈化新工藝等多項有色冶煉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研究成果實現大規模推廣應用,推動了我國有色行業產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8項,及何梁何利產業創新獎。發表SCI論文29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30項,編制國家標準、政策及規范9項。獲“全國先進工作者”“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
從“知行合一” 邁向“經世致用”

柴立元院士研發“有色冶煉含砷固廢治理與清潔利用新工藝與新裝備”的經歷是中南精神與中南力量的集中體現,也是從“知行合一”邁向“經世致用”的典范。
柴立元院士結合自己的人生體會和科研經歷,多次強調要“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并談到了關于科學精神的關鍵詞:一是質疑,“科學態度即批判態度”;二是求真,為探索世界而篤行不倦;三是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科學;四是想象力,“想象比知識更重要”;五是愛國奉獻,這是科學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
1999年,從日本回國的柴立元院士,受命領銜組建冶金特色環境工程學科。2006年,株洲冶煉廠一負責人將一桶冶煉煙氣洗滌廢水放到柴立元院士的面前,這是一桶汞、鉛、鎘、砷含量及酸度很高的廢水。端詳著這桶水,柴立元院士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決心向污染宣戰,一定要設法突破這個技術難關。2009年,這項“重金屬廢水生物制劑法深度處理技術”成功應用于株洲冶煉廠,實現企業年減排廢水500萬噸。處理后的廢水,不僅能達到最新國家標準,廢水回用率由傳統的50%提高到90%。這項創新技術在我國鉛鋅銅龍頭企業等上百家企業應用,累計處理廢水過億噸。
柴立元院士及其團隊在國際上率先研發了有色冶煉含砷固廢治理與清潔利用的工藝和裝備,在該領域走在國際前列。該技術于201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并在湘江流域乃至全國實現了大規模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