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受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深圳大學、安泰天龍鎢鉬科技有限公司、廈門虹鷺鎢鉬工業有限公司委托,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鎢材料改性與連接關鍵技術及其在核聚變領域的應用”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議。鄭州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季麟,北京工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聶祚仁,學會理事長賈明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高煥芝,昆明理工大學副校長易健宏,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吳玉程,合肥工業大學副院長羅來馬等專家出席了評價會,會議由學會監事長張洪國主持。專家組依據國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評價試點暫行辦法》和《有色金屬工業科技成果評價試點暫行辦法(試行)》的規定和要求,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了項目成果評價。
會上,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的匯報,審閱了有關技術資料,進行了質詢、交流和討論,認為:項目圍繞我國核聚變工程重大需求,聚焦研發滿足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長脈沖高參數運行的高性能核聚變用鎢材料要求,有待解決鎢材料低溫脆性、再結晶脆性和輻照誘導催化等問題。鎢材料應用的核心在于獲得粒度、成分和質量可控的鎢基復合粉體。本項目發明濕法摻雜制備稀土/合金元素改性鎢基粉體,通過鎢材料微結構和成分設計優化協同提升材料性能,突破鎢基材料強度/韌性難以同時提升的技術瓶頸,成功應用于核聚變重要部件面向等離子體第一璧、托卡馬克偏濾器。該成果在稀土/合金元素摻雜鎢基復合粉體的濕化學法制備技術、鎢銅復合材料連接關鍵技術等方面具有創新性,成果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偏濾器材料設計與制造方面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科技成果評價,是依據《中國科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擴大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廳字〔2015〕15號)及《中國科協所屬學會科技評估工作規范(試行)》(科協學函改字〔2020〕53號)相關規定,學會作為第三方專業咨詢機構,要積極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同時,明確規定全國學會開展的技術成果、教學成果、基礎研究成果、軟課題、專利、科普等評價工作活動,均可為省部級科技獎、行業科技獎乃至國家科技獎提供第三方成果評價支撐。
我會近年一直按照中國科協發布的文件相關規定,組織開展技術成果、教學成果、基礎研究成果、軟課題、專利、科普等評價工作,評價委托詳情請聯系:
學會秘書處
高煥芝 13811402047(微信同號)
李 芳 15727373609(微信同號)
郵 箱:yscgpj@163.com
學會秉持獨立、公平、公正的態度,發揮學會專家資源優勢,確保各類成果評價的公正性、專業性和權威性,為地方服務,為企業服務,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服務。
(資料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