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蒙特利爾銀行分析師Colin Hamilton表示,在過去的10多年里,盡管智利在新項目上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但該國銅產量仍然低于預期,其全球最大銅生產國的地位正受到挑戰。
智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產銅國,供應量占全球的近1/4。數據顯示,智利1月份的銅產量為42.57萬噸,同比下降7.5%,為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智利國家銅委員會(Cochilco)對產能大幅下滑給出了原因,包括礦石質量下降、水資源短缺和其他短期問題。
Hamilton預計,2022年,智利銅產量將低于2004年。2004年,智利銅產量達到540萬噸,相當于世界總產量的37%。
Hamilton指出,在上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的穩步增長之后,智利的銅產量一直停滯不前,每年600萬噸以上的產量目標從未實現。
智利國家礦業協會(Sonami)主席Diego Hernández仍持樂觀態度,他表示,由于泰克資源(Teck Resources)的Quebrtada Blanca礦在經過擴建后,將于今年下半年投產,預計智利今年的銅產量將上升。
然而,Hamilton認為,智利銅產量下降不僅是新項目投資和擴張的問題,現有資產老化也是重要原因。Hamilton稱:“智利的陰極銅產量繼續呈不可阻擋的下降趨勢,現在比10年前的峰值水平低了約50萬噸。從投資角度看,相較于短期問題,智利銅產量可能繼續低于預期更為重要。”
智利目前正在重新起草憲法,草案中包含了一些和采礦業密切相關的議題,例如提高采礦權使用費,為擴大社會項目提供資金。對各大礦業公司而言,最具殺傷力的莫過于將智利國內礦產國有化的提議。鑒于未來前景不定,一些礦業公司已暫停了在智利的投資決定。